古代的秋后问斩,判死缓的犯人都能免死吗?古人比我们强多了

2023-04-07 09:48:58 来源:潘东铧

“夫先王以仁义为本,而以固塞文法为枝叶,岂不然哉!”——《陈涉世家》


【资料图】

政权的稳定离不开健全的法制,法制的健全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,而且也有助于社会生产有序的进行。即使是身处乱世的曹操,都坚持对法律的敬畏,曾经警告过自己的儿子“法不徇情”。现代法律更是愈加完善,保证了人民生活的正常进行,法律的严厉程度也成了大家讨论的话题,比如说大家听得多但是知之甚少的死缓。

1951年,我国出台新的法律政策,对于罪大恶极应该处死的,但是所犯之罪有没有达到最严重程度的应该判处死缓。所谓的死缓指的是给两年的观察期,在这期间表现优秀的,可以减刑到无期徒刑。该条法令的颁布其实也是对人权的重新思考,让法律更加合理,给人更多的生存权利。其实类似死缓的制度在古代也有,只不过和现代区别很大。

古代死缓和现代死缓最大的区别在两个地方,一个是称呼上,一个是实际意义上。古代的死缓有一个大家熟悉的名字,叫做秋决。相信在不少电视剧中,大家都能够听到收监,秋后处斩的判决。另一个在古代的秋决和死刑其实差不多,就是能够多活几个月而已,极少数会在此期间获得减刑。

秋决的说法从汉朝开始就有,不过并没有明文规定,形成法律制度。到了汉朝,才明文规定除了犯了滔天大罪的人需要立即处死之外,剩下的死刑犯都要留到秋天再统一处决。那么为什么要选在秋天再处决呢?其实有一个科学的原因,也有一个迷信的原因。

“凉风至,白露降,寒蝉鸣,鹰乃祭鸟,用始行戮。”《礼记·月令》

古代生杀大事都讲究一个天时地利人和,当然死刑犯肯定是犯众怒,人和的条件满足,执行死刑的地方都是有考究的,地利条件不用考虑,其实古代统治者最忌讳的还是天时问题。无论什么事情都要讲究顺应天时,春夏乃万物重生之时,此时不宜处死犯人,因为天老爷在这段时间想的是让万物重生,统治者如果坚持杀人的话,那就是逆天而行。但是秋天到了,万物凋零,古人认为这是老天赐给统治者肃杀的季节,所以集中到秋天来处决是顺应天时的。

其次一个科学的原因则和现代死缓一样,那就是防止冤假错案。一般来说收监秋后处斩的案子都会被重新审查一番,没有问题到了秋天才会处决。初衷肯定都是好的,但是古代的君主集中制度就意味着这样的法律能够严格执行,很大程度上受到统治者的影响。

如果是昏君,底下的官员不办实事,那么能不能够重新审查,获得自由身,可能还得依仗银子给得到不到位,不过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。从唐朝到清朝,秋后处决最终被处死的比例不断再减少,据《清史稿》和《清史列传》内容记载,55个被判处秋决最终只有9人被处死,其余被豁免。当然这两本史书都是记载的名人,所以在审查的过程中会比较公正,要是普通人可能这个审查过程会很草率。

总的看来,古代被判个死缓,大概率就是多活两个月再死,现代被判死缓,只要自己表现积极,很大几率能够争取到减刑。所以从实际意义上来看,现代的法律更加注重人人平等,注重人权。

李世民放400名犯人回家,让他们一年后回来问斩,最终结果如何?

谥号“文正”有多厉害?李鸿章和左宗棠都得不到,文人的最高谥号

真名媛的下场:拥有盛世颜值,老公被炸死,列宁却下令将其活埋

司马懿夺取政权后,杀了曹氏家族约7000人,为何没有曹魏忠臣反抗

不开是玩笑!印度网友:中国人知道印度是亚洲第一强国么?

参考资料《陈涉世家》《野获编·刑部·逸囚正法》《礼记·月令》

文章题目:犯人被判了“死缓”,缓期过后会被处死吗?看看古代是怎么做的?文章作者:寻历史真相----离央配图声明:本文所用图片均源于网络,侵删盗用警告:本账号已与“维权骑士”签约,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,请遵守道德底线,莫做伸手党!

责任编辑:

关键词:

为你推荐

推荐内容